只描述,不分析,要想知道答案,先要了解跨境电商的前世今生。
第一批发生在2012年以前,全球开店项目还未正式入驻中国,这里区分下,全球开店项目是指亚马逊为了扶持中国市场而做的一个项目,它的官网请百度,可以看出是借用现今已经退出中国的卓越亚马逊这个平台来操作的。(具体的没搞很清楚,反正有个官网可以在里面看到”全球开店项目“的各种政策和内容。
这一批中国人应该算是最早接触亚马逊的人,这个时期,很多人做的账户,是除了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个人账户或者公司账户(至于怎么得到的,中国人本事大的很,留学生朋友,外国友人,香港朋友,都是可以直接注册的,而且此时注册,只要一张信用卡就可以开一个店),这时候几乎所有中国的产品,上架就是爆款,很多早期深圳,福建的卖家,依靠着”高仿“的产品,或者说很普通的消费品就能默默的发大财。要知道这阶段,跨境电商主要的形式还是以阿里巴巴为主的B2B,或者独立站+google adwords的方式,平台几乎是在操作ebay,没有多少人知道怎么做亚马逊。
加上当时亚马逊的后台语言还有操作习惯让国人很难受,所以做的人是相当的少,这一阶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像”最初的淘宝“,很多跨境的前辈在这阶段真的叫躺赚,目前国内大型跨境电商中,不管是平台类,还是独立商城模式的大佬,很多从这里开始发迹。(当然,有很多其他渠道发迹的)。
第二批发生在12-15年末。12年以后,已经可以拿着中国的身份来注册亚马逊个人账户,市面上的账户更是便宜到100-200块/个。很多当时的卖家,专门注册了一批账户来操作跟卖。相信很多人有所闻,有的利润高达800-1500/个产品,如果有人不信,欢迎私聊来辩,出于闷声发大财的原因,不便透露,因为现在还有在操作,只不过利润已经打低了很多。
起初大家都是用自发货来跟卖,每天不用出很多订单,因为利润很高,也不用担心会被打击。但是总有人是想做大的,有人开始尝试做fba,发现出单量大的夸张,从每天十几单直接变成了每天几百单,再加上账户群获取简单,这时候的亚马逊中国卖家,依旧只需要“知道”这个信息,就可以由小做大。
听说当时“某系”做的最夸张,办公室三层,一层专门注册账户,一层专门养账户,一层专门跟卖,几乎形成了流水般的工作流程,简单,粗暴。好景维持了3年多,16年年初,大批跟卖账户被彻底封杀,仿品账户也是批量冻结,几乎一夜之间,大家都转型了。
还是这第三批?
第三批发生在16年年初-至今,账户注册无论是自注册还是“全球开店账户”开始都开始要进行营业执照审核,个人账户虽然并没有完全封死注册渠道,注册下来的账户,也是动不动就挂。很多企业几乎不再做个人账户,而全部使用“全球开店项目”的账户,也就是找招商经理注册出来的账户,此阶段的账户日趋宝贵,而且审核严格,亚马逊动不动就是批量淘汰账户,就拿19年下半年来举例,7月份大规模的封杀,有的账户供应商直接挂几千个账户,被误杀的更是无从计算,在各大交流群内出现最多的就是碰到二审怎么办?更是有2000个账户只通过20个的传说出来,二审账户市场几个也炒至 5000-8000不等。
亚马逊其实每年都干这样的封号或者账户难以注册的事,在某个角度上可以解读为政策紧缩保护现有卖家,不至于卖家的数量过于巨大,破坏了本身的市场,清洗账户的行为,亦可看作是维持平衡的事。但是对被清洗的卖家来讲,真的是天大的冤枉,认真做事,却需要靠天保佑不被清洗出场。
不管哪一批开始做的,只需要归纳成三类:
第一类 因为种种原因没在这个行业里实现财富自由,但是大部分人都还继续待在跨境电商行业里,只不过是从一个公司跳到另一个公司,换了产品,或者是,从不同平台辗转,比如从亚马逊做到速卖通,wish,lazada,虾皮等,或者反过来。
比如一些公司的运营主管,经理,总监,并不是说一定要创业才一定算成功,很多人技术可以但是性格或者其他方面导致不适合创业而适合项目操作岗位,依旧可以做的很出色。目前来看我依旧看好跨境电商各平台以及各岗位在未来的发展潜力。
看看招聘信息就能了解
从招聘的方向看,需求大概为,运营经理,运营专员,运营助理,客服。一些还没有实现财富自由的跨境电商从业者,后来就走到这条路上了。
第二类 做的好的,从一个渠道沉淀下来,不断深挖产品,优化供应链,形成公司,并且以某个平台为主,拓展出以供应链为核心的国际营销网络,布局在各大平台上,有自己的独立站,有自己的经销商甚至自己的海外仓和工厂。形成了工贸一体的跨境电商模式。
也就是招聘第一类人的公司们。
第三类 搞不下去了,转行。但是大部分还是会在网络这个大行业上。很少看到再跑去做实体的。